在北京,车牌资源一直处于极度稀缺状态,
公司户车牌也不例外。2025 年,公司户车牌申请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,尤其是纳税额与指标数量挂钩的新政策,引发了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。那么,新政策下,公司户车牌申请门槛究竟有没有提高呢?
根据现行的《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》实施细则,注册地在本市的企业申请配置指标,条件和数量按照以下规则确定。对于普通企业而言,具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有效营业执照,上一年度在本市缴纳入库增值税额 5 万元(含)以上的,或新注册企业当年在本市缴纳入库增值税额 5 万元(含)以上的,当年可以申请 1 个指标。并且,每增加 50 万元可以增加申请 1 个指标,但年度申请指标数量上限不得超过 12 个。在这 12 个指标的上限范围内,企业可以全部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,不过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数量不得超过 6 个。
以一家上一年度缴纳入库增值税额为 50 万元的企业为例,按照规定,其可申请的指标数量为(50-5)÷50+1=1.9,取整后可申请 1 个指标。若该企业今年加大投入,缴纳入库增值税额达到 105 万元,那么可申请的指标数量为(105-5)÷50+1=3 个。
而注册地在本市的制造业企业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,申请规则又有所不同。这类企业具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有效营业执照,上一年度在本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1000 万元(含)以上的,当年可以申请 1 个指标,每增加 2000 万元可以增加申请 1 个指标,同样年度申请指标数量上限不得超过 12 个。在指标类型选择上,在上限范围内,也可全部申请
新能源小客车指标,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数量不得超过 6 个 。
与以往政策相比,从纳税额和投资额的绝对数值要求来看,并没有显著提高。但从整体的指标分配趋势和竞争环境而言,企业获取车牌指标的难度实际上有所增加。2025 年,北京市小客车指标总配额为 10 万个,其中单位普通车指标仅 800 个,新能源车指标 4000 个 ,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。而且,在申请资格审核方面,相较以往更为严格,企业需要提供法人身份证明、委托书等一系列材料,以证明申请的合规性与真实性。
新政下,企业在申请公司户车牌时,需提前做好财务规划,精准核算纳税额或固定资产投资额,确保自身符合申请条件。同时,由于指标竞争激烈,企业应尽早规划用车需求,按规定流程及时提交申请,以争取在有限的指标资源中分得一杯羹。随着城市交通管理的持续优化,未来公司户车牌申请政策或许还会有所调整,企业需保持关注,灵活应对。
希望每位车主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!顺利解决出行难题。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百度搜索
《车宗馆》
发布者: